各位代表:
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,向大会书面报告全区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一、关于2014年全口径政府预算执行情况
2014年,我区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紧紧围绕“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”战略目标,着眼经济转型发展、着力民生事业创优、着手财政改革创新,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,财政支出总体绩效良好,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。
(一)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
2014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40059万元,完成预算的101.8%,比上年增长7.9%,增收75920万元,其中:地方财政收入627189万元,完成预算的102.1%,比上年增长8.2%,增收47508万元。
201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一。
2014年全区财政支出(不含上级财政转移支付,下同)为330000万元,完成预算的99.4%,比上年增长7.2%,其中:区本级财政支出为250000万元,完成预算的100.0%,比上年增长9.7%。街道和科技经济园财政支出为80000万元,完成预算的97.6%,与上年持平。2014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50000万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00%,主要用于区人民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、片区级文体中心等涉及民生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。
2014年全区财政支出分级和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二。
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有关政策计算,全区当年财政可用资金预计为340389万元,其中:区本级预计为265095万元,街道和科技经济园预计为75294万元。当年收支相抵,加上历年滚存结余,并根据《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》(国发[2014]45号)中关于“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,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”的要求,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,全区预计累计结余47920万元,其中,区本级预计累计结余为17393万元(其中,教育费附加结余10665万元,净结余6728万元),街道和科技经济园预计累计结余为30527万元。
由于2014年各级财政之间的财力结算尚未结束,财政收支平衡的最终结果待决算编审完成后,再专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。
2013年决算后结转2014年使用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6868万元已按规定拨付使用,尚有494万元因项目进度原因需结转至2015年使用,区财政局将按规定及时拨付使用。
在2014年预算执行过程中,上级财政向我区转移支付30110万元,其中: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63万元,国防支出66万元,公共安全支出1282万元,教育支出6626万元,科学技术支出1683万元,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7万元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53万元,医疗卫生支出842万元,节能环保支出436万元,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06万元,农林水事务支出427万元,交通运输支出5万元,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688万元,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356万元,金融支出197万元,住房保障支出1945万元,其他支出3110万元,一般性转移支付548 万元。上述转移支付项目16636万元已按照规定用途完成支出,尚有13474万元需结转2015年,区财政将按规定及时拨付使用。
(二)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
201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8628万元,完成预算的111.7%,比上年增长2.9%,增收809万元。
201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三。
201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(不含上级财政转移支出)27318万元,完成预算的98.6%,比上年增长31.5%,增加支出6537万元。
201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见表四。
2014年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,加上历年结余,扣除市级下放企业基金上解,与当年支出相抵,年末基金滚存结余预计为10288万元。
2013年决算后结转2014年使用的上级财政基金转移支付资金150万元已按规定拨付使用。
在2014年预算执行过程中,上级财政向我区转移支付14528万元,其中:教育支出424万元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4万元,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553万元,农林水事务支出3万元,其他支出424万元。上述转移支付项目12169万元已按照规定用途完成支出,尚有2359万元需结转2015年,区财政将按规定及时拨付使用。
(三)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
2014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300万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00%,当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0万元,完成年初预算的100%。收支相抵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为零。
2014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完成情况见表五、表六。
2014年是江干区深化改革创新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。一年来,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,按照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预算报告的决议精神,努力稳增长、育税源、优结构、保平衡、促改革,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积极作为、改革创新,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(一)支持经济转型,夯实税源基础。着眼经济转型发展,发挥财政政策、资金、服务的合力优势,加大对特色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持力度,进一步夯实税源基础。一是以新兴产业为主动力,健全完善财政政策,强化对金融产业、信息服务业、现代商贸业、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,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主导产业体系;大力支持智慧经济发展,实施《智慧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和《电商产业发展规划》,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落户我区,支持与杭州华数集团开展战略合作,有力推进智慧经济的开篇布局。二是以平台打造为主方向,全年投入2.81亿元,大力支持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、“智谷”人才广场、东方电子商务园等产业平台打造,为产业集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。三是以主题活动为主载体,结合区委“双万”工作,开展“我为基层上一课”主题活动,深入街道和企业,加强政策宣传指导,累计为441家企业申报财政扶持项目61个,申请项目资金2.17亿元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。
(二)完善管理机制,做大财政收入盘子。着眼资源的优用快用,创新思路,完善资源管理体制机制,进一步做大地方财政收入盘子。一是健全楼宇资源考核机制。建立健全以楼宇资源去化率、企业属地率、单位面积产税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,全面实施“租税联动”机制,发挥合力推进楼宇资源效益提升。在新机制的促动下,我区楼宇单位面积年产税率由1095元/平方米增长到1254元/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14.5%。二是创新实施楼宇资源共享的大招商机制。制定实施《江干区楼宇资源共享机制实施意见(试行)》(江委办〔2014〕82号),突破招商资源的行政区划壁垒,推进楼宇资源和招商信息的匹配,进一步加快楼宇资源的去化速度。三是完善重点税源属地转化机制。以重点税源属地转化为抓手,发挥条线合作力度,促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等重点税源属地,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。
(三)优化支出结构,保障民生事业创优。着力保障民生事业争先创优,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坚持有保有压,集中财力保民生、保重点。全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事务支出达179150万元,新增财力的73.8%用于民生支出。一是支持教科文卫事业创新创优。全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教育事业达62800万元,比上年增长8.5%,强化教育布局调整,推进与名校合作办学的新教育共同体建设,加强教师交流培训,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赢;投入医疗卫生事业18648万元,比上年增长7.9%,着力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及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,全面保障卫生强区复评;全年筹集15000万元用于江干人民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建设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59万元,比上年增长9.4%,大力支持全国文化先进区创建;筹集资金支持片区级文体中心开工建设。二是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入社会保障事业26803万元,比上年增长12.3%,全面落实民生改善政策,重点保障居家养老服务、社会组织培育、社工绩差薪酬改革及老旧小区交通治堵等民生改善项目。三是加大重点项目支持力度。加大生态投入,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“五水共治”工程,全年投入资金达11.64亿元,强化河道整治及“双清”工作。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,保障水墩区块、艮北区块等重点区块开发稳步推进。积极争取国开行贷款51.8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。
(四)深化改革创新,促进财政资金增效。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实体化运作改革,着力把握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运作与债务风险防控的关系,探索区级建设单位人、财、物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,统筹解决资金运作难题;积极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,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制度,进一步规范购买流程,有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;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,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覆盖,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,有效加强街道财政资金监管;深化预算管理改革,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,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,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,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决算;厉行各项节约举措,完善会议费、培训费、差旅费支出标准定额,切实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,强化“三公经费”预算管控,全年“三公经费”支出2373万元,比上年下降31.9%;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,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细化论证制度,深入开展产业扶持政策项目绩效评价,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;加大国有建设项目筹资力度,强化政银、政企合作,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,降低融资成本;着力提升会计管理质量,实现会计管理的规范化、信息化。
2014年,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,全区经济、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,财政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,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也应当看到,目前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:一是受宏观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等因素影响,财政收入稳增长压力加大;二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,人口导入逐年增加,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保障难度提高;三是新预算法修订实施,财政改革面临诸多新课题新挑战,财政管理改革任务繁重。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难点,深入分析研究,通过转变政府职能、深化财政改革、创新工作机制、严格预算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。
二、关于2015财政预算草案
我区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: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,紧紧围绕“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”的目标,按照“全域城市化、区域一体化、都市国际化”的工作主线,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,在税源培育上抢抓新机遇,在民生保障中融入新思维,在资金管理上体现新思路,在管理改革上展现新作为,全力以赴稳增长、促转型、优环境、惠民生,为推进江干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财力支撑。
根据上述指导思想,结合财政部《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财预[2014]368号)的精神,2015年我区原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教育附加收入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,据此,2015年财政总收入预期为1137300万元,同比上年增长 7.0%,其中:地方政收入预期为699300万元,同比上年增长7.5%。
201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分项目预算见表七。
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有关政策计算,2015年全区当年财政可用资金预计为390408万元。根据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,拟安排201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2000万元,增长5.5%,其中: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84000万元,增长4.2%,街道和科技经济园财政支出预算为88000万元,增长10.0%。
2015年全区财政支出分级和分项目预算见表八及附表。
2015年上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预计为30455万元,加上历年结转的13968万元,当年预计支出34977万元,结转到2016年使用的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预计为9446万元。
2015年上级财政专项补助收支分项目预算见表九。
2015年,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5637万元,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8437万元。
201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支分项目预算见表十、表十一。
2015年,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300万元,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300万元。
2015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分项目预算见表十二、表十三。
三、关于2015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
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,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,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,找准工作切入点,发挥财政职能,统筹兼顾,攻坚克难,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一)坚持智慧经济主导,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。以智慧产业化为着力点,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,精心谋划、精准发力、精细服务,努力打造新的收入增长极。一是引导发展现代产业体系。筹集财政资金12000万元,支持总部、楼宇、枢纽、园区“四大经济”和金融服务、信息服务、文化创意、现代商贸、中介服务“五大产业”协同发展,着力推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。二是培育发展产业平台。突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、智慧小镇、东部软件园等产业平台的支持力度,坚持做好环境、筑巢引凤;继续深化龙头带动战略,促进区域产业生态高端化。三是拓展企业服务领域。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优化投资发展环境,深化“千家企业大走访”活动,构建政企信息互动平台,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先导优势,力争在金融、财税等政策扶持上为企业做好指导。
(二)坚持收入增长为先,提升财力保障新水平。以做大财政收入盘子为第一要务,着力保存量、抓增量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力优势,进一步提升财政保障水平。一是深入做好税源征管文章。加大与税收征管部门的衔接,科学预测全年收入预期,切实加强税收征管,做到依法征收,应收尽收;强化街道主体责任意识,指导街道税源管理工作向纵深化发展,推进街道税源的稳定和可持续。二是深入做好协税护税细化文章。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,全面实施资源共享共赢的大招商机制,加快推进楼宇资源去化速度,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。三是深入做好重点税源转化文章。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街道的条线合作力度,加强对重点未属地企业的服务,深化“产业+部门+街道”综合服务体系,着力转化未属地企业,确保既抓增量又保存量。
(三)坚持民生事业提质,打造公共服务新亮点。紧紧围绕“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”的发展目标,着力保障民生改善重点,支持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。一是着力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。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教育事业74500万元,比上年增长4.3%,支持新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推广,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;投入卫生事业19805万元,比上年增长6.2%,全力保障医疗卫生系统改革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干品牌;投入社会保障事业34208万元,比上年增长4.3%,积极推动智慧民生应用,全面落实各项民生帮扶政策,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,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,增强社区自治水平;加大文化投入力度,积极培育钱塘江文化和孝道文化,着力提升城区文化品位。二是着力保障重点民生项目。全力保障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,筹集资金加快推动区人民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、学校等社会事业配套设施,支持九堡东城文体中心、丁桥新城体育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。三是着力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工程。加大对美丽江干的投入,统筹资金推进“三改一拆”及“五水共治”工程。全力推进城市化建设,重点实施秋涛路、新塘路等主干道路、老旧小区交通综合整治,配合做好常青区块、笕桥历史街区等重点区块的整治开发。
(四)坚持法治财政引领,构建财政管理新格局。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,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改革,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,提升资金使用效益。围绕新预算法实施,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,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,细化部门预算编制,逐步推进项目库管理,对重点领域试点推进三年滚动预算规划,全面加强部门预算的精细化、科学化;进一步盘活财政资金,清理上收历年结余结转资金、清理归并财政专项资金、统筹使用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,盘活资金重点投向民生改善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;进一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,部门预算上人代会审查实现全覆盖,除涉密部门和涉密内容外,其他部门的预决算、“三公经费”预决算均需向社会公开,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;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,逐步健全供应商、中介代理机构、评审专家和采购管理员的考核机制,着力规范采购程序,实现标准化、智能化采购模式;进一步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,厉行节约举措,实行“两个只减不增”,节约经费全部用于“五水共治”等重点工程。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建立“借、用、还”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,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;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,落实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,选择资金量大、社会影响广的项目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,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;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管理,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、科学化。
各位代表,今年全区财政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。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,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改革创新,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全面完成2015年预算任务,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