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代表:
受区政府委托,向大会报告我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,也是我区发展过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、支持下,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,围绕创建“东方品质体验区、幸福和谐示范区”的总体目标,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,以“稳增长、优结构、推项目、抓改革、重民生、促稳定”为重点,经济社会持续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。
全年实现: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,同比增长7%,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68亿元,同比增长7.2%;工业销售产值639亿元,同比增长7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7亿元,同比增长1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;财政总收入85.87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.1亿元,同比增长1.02%;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3.5%以上;新增就业岗位27321个;计划生育符合率98.3%。
二、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
(一)坚持高端引领,经济质量稳步提升
稳增长措施积极有效。面对今年以来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,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,正确研判、从容应对,加大转型升级力度,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。坚持定期分析经济运行情况,开展重点服务业企业监测,加强金融服务、文化创意、商贸旅游业等主导产业的动态跟踪,出台《上城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》、《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》等扶持政策,表彰奖励经济贡献突出和上市企业共117家、发放奖励资金2045万元,对740余家企业实施财政资助1.97亿元。深入开展“助推发展入企业”大走访活动,通过“三级协调、综合督办”机制,着力帮助解决企业融资、用工等实际困难。
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。按照杭州市发展十大产业要求,出台《上城区推进十大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大力发展具有上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。全年实现十大产业增加值218亿元,同比增长10%,高于全区生产总值增幅3个百分点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配套,出台《上城区“十二五”金融业发展规划》,积极引导股权投资企业落户吴山景圈,全年金融服务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.3亿元,同比增长36.6%。实施文创品牌发展战略,西湖创意谷、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,积极谋划钱江新媒体集聚区建设,文创产业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.4亿元。加大精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力度,“大湖滨商圈”初现规模,五柳巷历史街区以及延安路上城段综合整治有序推进。湖滨、南山路、河坊街(含南宋御街·中山路)三大特色街区实现营业收入61.6亿元,同比增长 11.5%。
都市型工业稳步发展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1亿元、规上工业销售产值63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6.6%和7.8%。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平台建设,加强风险池融资平台建设,帮助企业获得科技贷款8000万元,新增海兴电力、宇天科技等4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,中科院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创新载体。大力推进海兴电力、中瑞思创、捷尔思等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,宇控机电生产的沉积物取样器和样品存放箱,搭载“蛟龙号”载人潜水器完成7000米级海试,成功带回深海沉积物和生物样本。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销售产值24.8亿元、利税7.8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.8%和19.5%,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.5%,较上年提高0.4个百分点。
(二)坚持开放兴区,发展后劲持续增强
区域经济活力增强。按照“一街一品牌”的发展思路,充分发挥6个街道和工业基地的平台优势,出台《上城区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区发展指导意见》,山南文创集聚区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复兴商贸集聚区、南宋御街旅游集聚区、湖滨商贸集聚区列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工业基地列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拓展区。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,继续推进三个经联社资源的合理利用,中豪望江国际全面竣工并投入招商,山南老旧楼宇加快改造,赞成金融商务中心开工建设。全年楼宇经济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.5亿元,全区拥有税收亿元楼宇8幢,千万元楼宇55幢。
招商引资成效显著。进一步完善《上城区经济发展考核办法》,充分发挥重点项目联合招商机制和楼宇经济招商平台作用,提高外出招商成效。全年新引进内资项目1031个,实际到位资金204.6亿元,新批外资项目31个,合同外资4.2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.8亿美元。项目质量继续提升,成功引进杭州市文广集团、浙江日报下属传媒梦工场、杭州鑫悦动创业投资等大项目,全年引进外资千万美元以上和内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12个和51个。抓住“浙商回归”的契机,出台《上城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考核办法》,率先召开上城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大会,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额达133亿元。
对外经济扎实推进。加强外经贸运行监测分析,设立防范贸易风险扶持资金,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了115场国际展会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亿美元,其中自营出口11.5亿美元。加大“走出去”步伐,赴境外设立各类企业(机构)8家,累计投资5300万美元。大力提升服务外包水平,新增服务外包企业21家,完成接包合同1.3亿美元,离岸服务外包合同8000万美元。深入实施区县城乡统筹,加强与富阳市在经济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方面的合作。累计实现区县协作到位资金5000万元,区县产业转移资金52.5亿元。
(三)坚持建管并举,城区形象显著提升
重点项目推动有力。充分发挥区一级、二级内审会的平台作用,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,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,完成年度目标的116%,新开工52.1万平方米、竣工55万平方米、拆迁1744户、安置2220户。全面实施大湖滨商圈整体提升,湖滨二期、龙翔地铁上盖物业一期基本竣工。着力抓好玉皇山南综合整治,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加快提升,安家塘、甘水巷地块环境整治局部竣工。加快推进望江地区改造,望江启动01地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,04地块保障性住房主体竣工,近江片B-C2-03-2地块农居安置房主体施工。大湖滨商圈、望江新城、玉皇山南等大项目进展顺利,五柳巷综保、御街·二十三坊整治圆满完成,勾山里地块、南星小区危改、区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难点取得实质性突破,工具厂地块、阔石板地块、陆家圩人才公寓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顺利解决。
城区环境日益优化。加快实施“51131”南宋皇城街巷综保工程,完成思鑫坊、直紫城巷等5条道路整治修复。全面推进历史街区风貌保护,完成历保修缮16处。全面开展环境整治,完成老旧小区信报箱改造6.4万余个、低洼积水7处、庭院改善64幢、背街小巷改善33条、截污纳管20处。积极推进生态城区建设,出台《杭州市上城区生态文明三年行动计划》。全年实施绿化整治10.5万平方米,完成屋顶绿化2万平方米,进一步推广油烟在线智能监管系统建设,扎实推进新开河、贴沙河生态治理。
城市管理不断提升。强化市容维护和监管力度,加强城区道路、河道保洁,重点开展“四小车”、“五乱”的综合整治,全区“四化”管理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。全区实施垃圾分类小区285个,垃圾分类普及率81.4%,达标率97.9%,高于全市其他城区。推进城管执法智能管控平台建设,发现问题水平显著提升,“数字城管”日均处理案件数量相比去年增加70%,城管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。继续缓解“停车难”问题,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10个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
(四)坚持改革发展,体制保障不断强化
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。进一步规范机关费用开支行为,建立财政资金应急响应预案和财政支出分析制度,加强财政支出的透明性、时效性和均衡性。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,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,非税收入实行全程电子化、标准化管理,公务卡使用率在全市主城区领先。加强财政监督,修订出台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》,推进政府采购阳光化,全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8000余万元。深化国资管理,进一步规范全区各部门、单位的房产出租行为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。重点实施政府机构改革,对原有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调整,调整变动部门12个,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区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。进一步完善全区事业单位改革,完成全区188家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。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,顺利解决上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遗留问题。有效推进公车制度改革,制定了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,完成车改单位116家,涉改人数932人,车改后节约费用7%。
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。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,完成《上城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》编制,已通过国家科技部初审。加强“三江两岸”生态景观保护,出台《上城区“三江两岸”绿道标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》,建设完成海月水景公园生态景观主体及周边配套设施。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改革工作,开展全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,新增1家小额贷款公司,思美传媒通过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审核。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,全年引才近7000名,其中2人入选为杭州市全球“521”计划。
(五)坚持统筹协调,社会事业繁荣发展
教育均衡加快推进。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,改组北师大附中、杭十中等7个教育集团,全区中小学教育集团(联盟)达到26个,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超过95%。加快教育设施建设,北师大附中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,开元中学、新天地实验学校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。加快改善办学条件,标准化学校达到89.3%,居全省前列。推行“阳光招生”政策,坚持“零择校”,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平稳顺利,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扎实推进,获得省、市领导好评。
卫生体系不断完善。全面推行“网格化管理,组团式服务”模式,开展居家医疗服务,全区43个社区责任医生团队覆盖54个社区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,小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中心。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,成功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。坚决打击非法行医,强化食品安全监管,大力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。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,重视孕中期高风险筛查,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,全年计划生育符合率98.3%。
文体事业蓬勃发展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,成功举办2012年度元宵灯会、“军地携手,唱响上城”歌手大赛等活动,投拍城区首部形象宣传片微电影《千年之约》,努力营造“南宋古都·经典上城”的文化气氛。大力推进“居家文化”惠民服务,向30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文体惠民活动券,着力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。继续深化非遗文化保护,奎元馆宁式大面传统制作技艺、吴越人家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和南宋官窑传统烧制技艺3个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加快推进上城区体育中心建设,实施健身苑点更新(新建)工程,公共体育设施日益完善。
(六)坚持民生优先,社会发展更加和谐
民生保障持续改善。加大“就业、就学、就医”等民生“七难”破解力度,全年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80%以上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,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7321个,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,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%以下。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,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净增5276人,工伤保险净增6150人,生育保险净增4193人。积极推进居家服务无忧在线平台建设,服务对象超过85万人次,满意率达99%。深入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,继续为60岁以上空巢、独居和9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“呼叫器”,服务对象31.35万人次。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,实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。
和谐社区全力推进。进一步健全社区公共服务机制,整合提升“333+X”社区大服务体系模式,创新社区复合服务治理模式。完善“四评一结合”和谐社区评价机制,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建设,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,成立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,并在街道层面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,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综合改革观察点。统筹构建区、街道、社区、网络“四级网络化管理”模式,实施运行“八网合一”的社会服务管理联动平台,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。
平安建设不断深入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进一步完善具有上城特色的“123”专业队伍主动巡逻防控体系,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力度,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。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、带案下访制度,完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,全年处理群众来信609件,来访348批,努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。积极开展“两排查一促进”专项行动,排查矛盾纠纷2166件,化解矛盾2159件,提升平安创建水平。完善利益协调机制,为劳动者追回工资415.5万元,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,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,连续七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区。
回顾一年来的工作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: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,服务业增加值尽管完成市里下达目标,但与GDP等几个指标未能完成区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预期目标;二是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,区域经济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;三是新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,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优势尚需时间;四是各类矛盾交织,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仍比较大。对这些困难问题,我们要高度重视,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。
三、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
(一)总体思路
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、市有关会议精神,围绕创建“东方品质体验区、幸福和谐示范区”的发展定位,以“科学发展、智慧增长”为导向,以“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、提质量”为重点,进一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,加速推进城区建设,着力解决民生问题,切实维护社会稳定,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(二)预期目标
综合考虑2013年发展环境和“十二五”规划要求,建议我区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(GDP)增长6%,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.5%,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%,全社会固定资产达到45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%,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%,新增就业岗位23600个,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7%以上。
四、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
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,2013年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,要努力在“六个更加注重上求实效”。
(一)更加注重转型升级,努力在智慧增长上求实效
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任务和重要途径,推动主导产业提升,加速企业集聚发展,加快优质楼宇建设,形成各种要素相互促进、共同繁荣的经济发展新格局。
1.大力提升高端优势产业。全面对接杭州市“十大产业”发展战略,推进高端高效高新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,着力构建以金融服务、文化创意、现代商贸、体验旅游、高新技术等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。一是以“吴山景圈”为核心,大力引进各类功能性、创新型金融机构,全力打造财富管理中心、资本专业服务中心。二是依托中国美院,加快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各类文创企业,努力形成具有“上城特色”的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国际化的创意品牌。三是巩固大湖滨、吴山、城站等商圈的优势,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,大力发展新型业态,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。四是围绕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,深入挖掘南宋皇城历史风韵,杭州人家旧时风情,悠久历史文化内涵,开发都市旅游产品,打造体验旅游新品牌,满足旅游市场精品化和多元化需求。五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线,依托工业基地和科创中心平台优势,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培育一批科技进步型企业,加快形成以智能制造、互联网、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。
2.大力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。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资源优势,以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为重点,高起点、高标准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。一是落实《上城区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区发展指导意见》,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产业集聚示范区,争取更多的集聚区列入省、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。二是实施“一街一品牌”战略,加快大湖滨高端商贸、吴山景圈金融、城站商务总部、御街二十三坊休闲旅游、山南文创(金融)、钱江新媒体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。三是依托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,重点抓好莫邪塘、湖边村、五柳巷、小营巷等特色“风情街区”建设。以集聚区建设和“风情街区”打造为抓手,加快转型升级力度,提升产业发展层次。
3.大力发展楼宇(总部)经济。坚持“筑巢引凤”与“腾笼换鸟”并举,加快建设楼宇增量,整合改造楼宇存量,优化提升楼宇质量,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供高品质载体。一是加大新建楼宇项目推进力度,加快日信金融商务大楼、近江商务大厦、赞成中心等重点商务楼宇的建设,确保海运大厦、西湖国贸大厦等楼宇年内竣工。二是以高端高效高新为重点,以“浙商回归”为契机,着力抓好中豪望江国际、市妇女活动中心等高端楼宇招强引优工作。三是充分挖掘、盘活存量楼宇资源,推进中烟旅游综合体、目术塘楼宇等次新大楼的二次开发,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载体增量。四是以打造甲级商务楼宇为重点,加大财政资金对楼宇更新提升的支持力度,优化楼宇经济结构,提升楼宇经济发展水平。
(二)更加注重城市建设,努力在提升品质上求实效
坚持中心城区发展定位,突出重点区域、重大项目,着力完善城区功能,强化城市管理,提升城市品位,进一步优化生态人居环境,加快“生活品质国际体验区”建设进程。
1.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。围绕“一城一圈一园一带一基地”建设,全年新开工50万平方米、竣工50万平方米、拆迁1000户、安置1000户。一是全面实施望江新城建设,加快近江单元印铁制罐厂地块安置房建设,推进秋石高架(上城段)、凯旋路、郭东园巷贯穿路、婺江路“两纵两横”建设,加快近江片05、07等4个地块出让,积极谋划莫邪塘历史风情街区整治保护方案。二是大力推进大湖滨商圈建设,抓紧抓好湖滨一期改造提升,加快湖滨二期项目内部装修,确保“十一”前全面竣工,加快中华饭店、西湖电影院地块拆迁,启动湖边村、劝业里历史街区综合整治,完成解百商场、华侨饭店改造提升工程。三是突出产业特色、注重龙头带动,扎实推进玉皇山南文创金融产业园建设,重点抓好塘南地块项目建设,启动塘北地块旅游公建、轿子巷地块创意园建设,着力抓好复兴商务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方案设计,继续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不断提升园区发展环境。
2.着力建设最佳人居环境。以老城区整治改造为重点,完善基础配套,优化人居环境,形成精致、活力、宜居的城市特色。一是大力实施城区主干道路整治和绿化配套工程,扎实推进延安路、吴山路、湖滨路等道路整治及支小路建设。二是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,继续实施危旧房改善,背街小巷整治及庭院改善工程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,启动近江单元华东家具市场等地块1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,加快推进孔凤春等地块24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续建进程,确保望江启动04等地块15万平方米竣工,抓好陆家圩人才公寓建设。三是重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,继续实施中河、东河生态治理,以及截污纳管改造、低洼积水治理等工程,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区。
3.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。继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,认真治理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,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。一是实施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,以垃圾分类管理为抓手,加强中小道路、景观道路和重点地区的市容整治和保洁工作。二是推进数字城管“无缝化管理”,提升道路保洁、作业管理、暴露垃圾数字监管信息系统,加强道路交通整治和静态交通管理,增强迅速反应处置能力。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智能管控平台建设,更好地实现城市管理可视化、智能化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进一步优化城管工作机制,强化部门与街道合力共管联动模式,确保“四化”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。
(三)更加注重开放带动,努力在开放兴区上求实效
坚持把上城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,全面增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,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,做精做优为企业服务,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。
1.坚定不移招强引优。坚持把“招大引强择优”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,抓住“浙商回归”的有利时机,加大招强引优力度。一是牢固树立大招商工作理念,切实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力度,积极推进招商信息与区域资源对接,充分挖掘区域社会资源,重点抓好442.8亩地块和55万方楼宇资源的招商工作。二是建立区领导重点项目招商跟踪联系制度,以世界500强、行业龙头企业、“浙商回归”为重点,着力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大、辐射带动作用强、产出效益高的重大项目,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。三是以“十大产业”为重点,着力抓好大湖滨商圈、玉皇山南金融文创园、新媒体产业集聚区、地铁沿线等区块招商,不断提升高端产业的集聚水平。
2.坚定不移扩大开放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,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外向度。一是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,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,鼓励中瑞思创、海兴电器等企业实施境外品牌注册,提高外贸出口自主品牌比重。二是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,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工厂、营销网络,以购并方式实现跨国经营,做强做大企业。三是拓展服务外包层次,建立服务外包研发、生产基地,打造一批重点服务外包企业,在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合作。四是抓好城乡统筹发展,依托区域资源特色优势,以产业协作、社会事业协作两大工程为抓手,扎实推进区县全面合作。
3.坚定不移做优服务。以深入开展“双重”服务为核心,更加主动、优质地服务企业,促进企业做大做强。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,通过走访、座谈、网络等途径,及时向企业宣传各类政策,确保各项鼓励发展政策及时落地。二是结合产业发展重点,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意见,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,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困难。三是继续推进信息、融资、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努力营造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市场环境,增强区域比较优势。四是进一步健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机制,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向,确保重点企业和优质企业的稳定发展。
(四)更加注重创新创优,努力在创新驱动上求实效
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推动、资源依赖向资本运作转变,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,加快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
1.增强自主创新实力。整合创新优质资源,突出高端人才引进,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、市场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机制。一是加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培育力度,抓好华日冰箱、中瑞思创等技术创新项目,实施科技发展计划70项以上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,组织申报专利1000项以上。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,重点抓好海兴电力的智能电能表和通讯终端系统、中瑞思创的硬标签生产系统等,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培育发展海洋经济,依托海洋装备试验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上城基地,深入开展海洋装备关键技术、先进部件的研发。三是依托上城留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基地,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,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。
2.增强体制机制活力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,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众多领域的高效运作,增强发展新动力。一是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,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各部门的权限,建立权责明确、行为规范、监督有力、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。二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,缩减“三公”支出,加快财政预算公开步伐,打造“阳光财政”。三是优化国有支出使用效益考核机制,加大对区属国有资产的出租、出让、经营的管理,依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,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。四是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优化教育、卫生、文化等各类资源配置,提高公共事业建设、经营和管理效率。
3.增强投资融资能力。抓住新一轮金融资源调整整合的机遇,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,做大做强城区投资载体。一是创新城市经营发展理念,放开市场,完善政策,加强服务,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。二是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,通过优质资产注入、企业整合兼并等形式,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,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家以上,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三是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,构筑政府、企业和银行三方互信合作平台,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,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。
(五)更加注重社会事业,努力在协调发展上求实效
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,加快发展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体育各项社会事业,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,促进社会持续进步。
1.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体系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加大区域教育统筹力度,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,全面提升教育水平,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基础教育强区。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,提高优质资源共享度,巩固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。二是按照均衡优质要求,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,巩固发展义务教育,深入推进小班化教育,着力学习方式转变,实现轻负高质,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。三是加快教育资源优化布局,积极推进北师大附中、新天地实验学校、新行知幼儿园等校舍的标准化建设,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实施,进一步完善居家教育的信息网络数字基地,实现居家教育体系化。
2.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,提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,严防各类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,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。一是深化健康上城战略,打响健康城区品牌。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成果,继续深化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。二是多措并举,全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建设,完善“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”,强化责任医师团队建设,加强医疗质量控制,力争创建一个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防控示范区,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新跨越。
3.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事业。围绕打造“南宋古都·经典上城”文化品牌,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,繁荣群众体育活动,扎实推进“文化强区”建设。一是充分发挥南宋文化优势,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,继续办好“吴山庙会”等各类文化活动,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二是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做好国家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,积极推进积善坊巷、恰丰里等历史建筑保护。三是加大公益性体育设施投入,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率,扶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发展。
(六)更加注重民生民本,努力在和谐发展上求实效
坚持以人为本,努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,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推进和谐社区建设,维护社会稳定大局,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。
1.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扶助。继续加大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。一是加强促进创业和就业工作,鼓励和支持大学生、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自主创业。开展就业援助,确保“零就业”家庭动态归零。二是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养老、医疗等社会保险扩面工作,努力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。积极探索帮扶工作新路,健全帮困救助机制,努力把更多处于政策边缘的困难群体纳入社会救助体系。三是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,不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,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。
2.积极深化和谐社区建设。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,培育和发展一批群众欢迎的社区服务组织,逐步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运作规范的民生服务网络。一是以社区“333+X”社区大服务体系为依托,进一步发挥“新中国第一居委会”优势,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,提升社区服务水平。二是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,完善“四评一结合”考评机制,以群众满意为宗旨,进一步提高全区和谐社区建设水平。三是推进基层民主自治,深化“浙江省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观察点”建设,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,提高居民参与自治管理的能力。
3.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局面。坚持把加强平安建设、维护社会稳定放在事关上城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,扎实推进各项社会管理工作。一是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,积极推进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“三位一体”建设,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,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。二是推进法治上城建设,开展“六五”普法教育,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,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。三是围绕“质量强区”建设,加大投入,落实责任,严格监管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四是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,加大严打整治力度,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,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。
各位代表,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和新要求,我们既充满信心,又深感责任重大。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,励精图治、创新务实、和衷共济、奋发有为,为建设具有“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”而努力奋斗!